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改一改教室空间,学生就主动学习了呢?

陈学姣 星教师 2024-03-18

 

提到教室,大家眼中的场景一定是明亮宽敞的视野,摆放整齐的桌椅,干净卫生的环境……可是,这样就足够了吗?

 

早在2016年,地平线报告不断提到“重新设计学习空间”的概念。如何理解?所谓重新设计学习空间指对物理的教学空间进行多样化的设计,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,同时能让环境为学习者的成长注入新动力。


此外,不同的学习空间会塑造不同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,而一些特定的学习空间也会激发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。

 

 

青岛中学有一处非常受欢迎的地方——开放阅览室,这里经常举办师生活动、生生交流活动等,更吸引了学生们来此处悠闲、自由地阅读。当学习空间发生变化时,学习习惯也随之改变。

 


学生在开放阅览室阅读书籍

 

只要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教学空间、学习资源,他们自己就会慢慢地利用起来。青岛中学的各个走廊,摆放了很多书架和舒适的沙发,学生坐着休息的时候,就能随手从旁边的书架中抽取一本书籍进行阅读。


此外,为了给孩子们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,学校建立了ME空间,这些空间隔音效果强,密闭性好,还自带密码,逐渐发展成孩子们交流讨论学习的新空间。


不仅如此,学校还专门打造了江南风采文化走廊,在悬挂的油纸伞上摘抄了众多诗词歌赋,无形之中,空间设计传递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。

 

走廊阅读区

 

 

ME空间

 

 

文化走廊

 

相比公共空间的打造,重新设计一间学生喜欢的教室,又该怎么去做呢?

 


学生需求-学科教室为学习中心

 

一间教室的构造首先重点考虑学生的需求,主要以学生为中心。青岛中学是一所实行走班制的学校,孩子上数学课要去数学教室,上语文课要去语文教室,因此相比传统的学校而言,教室多了学科属性。

 

比如这间教室,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的特色,柜子里摆放了多形状的魔方,24点数独游戏,华容道,鲁班锁……这就是一间以数学游戏主题为主的教室。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,每当午休或下午的自主时间,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抢占教室,谁先到谁先玩。

 


再比如拥有成排书籍的教室,里面还放置了徽式建筑元素的时钟,复古的匾额……一看就知道是一间语文教室,营造的学科氛围感非常浓郁。

 

还有一间教室,明显跟其他教室有所不同。教室面积特别大,后方有一块实验区域,摆放了很大的实验台。教室没有讲台,目的是为了去教师权威化、中心化,使教师走进学生中。


学科教室是学生学习的空间,而不是教师的舞台,也不是学生听讲的道场。这一空间将授课和实验结合在了一起,极大地方便了科学课堂的开展,学生在这里也很容易进行实验学习。



每天下午第10节课属于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,他们可以选择去社团,可以找教师交流遇到的问题,还可以做一些探索,实现了学生自发地开展实验探究。


有位学生从家里带来几条小鱼,希望可以观察小鱼尾鳍的血管构造,正好科学教室后面的实验室摆放了显微镜,学生随时可以使用。大家一群人围在实验台观察小鱼的构造,学习气氛强烈,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求知心切,自主探索的学习行为。

 


因为实验台空间开阔,孩子们经常会将稀奇古怪的东西拿来观察。如游泳馆周围长的绿色植物,逛校园时捡到的松果,春天的杏花,全都拿到后面的实验室,非常有趣。孩子们保持了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,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链接在了一起。


当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与空间时,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朝着他向往的方向走去,他们自主利用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。

 


归属感-创设学生的记忆

 

由于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,对每一位学科教师也没有形成强烈的归属感,教师重新构造学习空间时,如何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呢?


我的做法便是创设他们的回忆,让他们觉得这间教室是我的,里面有我参与过的讨论,还有自己的各种回忆,以此加强学生们的归属感。比如我会在教室的各面墙上贴上软木板,上面钉着学生画的海报、思维导图、小论文、学生作品、纸面作业等,用于孩子们交流、展示。

 

因为科学课的属性,经常会涉及到模型的建构,如皮肤模型、骨骼肌模型、肺部呼吸模型、地球仪模型、天平模型等。这些模型做出来后,孩子们都非常珍惜。刚开始时,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保存,教室里能放的地方都放满了。


后来多到摆不下了,于是想到在教室后面放置一排展柜,专门用于展示学生的作用,这样一弄,还能增强他们的荣誉感。果然,学生们争着想把最好的作品摆在里面。

 

 

在一次骨骼模型的构建活动中,我跟搭档教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份五一假期作业,作业属于合作类型的项目式学习,要求孩子们根据人体的骨骼比例,做副缩小版的骨骼模型。


然后他们就在假期里相互合作,几个人凑到一个同学家里讨论,量取同学的身高比例,将具体的数据罗列出来,最后形成一份操作性强的方案。手臂怎么组装?需要多少根木条?肋骨怎么拼接?孩子们都分门别类地画好了图纸。

 

实践过程当中,孩子们学会了锯木头,电钻打孔等,他们还把整个制作过程写成文章,发布在公众号上。学生们花费了巨大的心血,怎么保存成了一大问题。有同学提议挂在实验室天花板的铁管上。


就这样,一排排骨骼模型出现在实验室的铁管上,虽然氛围有些奇怪,但是孩子们非常喜欢,经常到科学教室打卡。还有一些孩子会介绍自己的朋友到这里参观。我想这里已经成为他们最值得回忆的地方,是他们陈列作品的地方,也大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。



苏霍姆林斯基曾说,“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。”无处不在的作品,带来的是学生无处不在的交流和沟通。

 

孩子们的作品一代又一代地更新,那些老旧的作品如何保存呢?可以给每个孩子建立一个成长档案,把他们的作品放在固定的盒子里,等到三年初中毕业时,再将成长档案返还给他们,对每个孩子来说,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,更是他们成长的足迹。



 

关系是教室的生态

 

李希贵校长曾说,“教育学就是关系学。”教室里的关系、师生关系、生生关系要想融洽,就得增加与他们的互动。所以,我在办公室的旁边设置了一面留言墙,叫“老陈饺子馆”,可以给我留言,也可以将私密的话写成信,放到留言信箱里。这样一来,我就收到了各种留言。

 

“老陈,祝你越来越白!”

“老陈,早日脱单哦!”

“老陈,yyds!”我当时还想,什么是yyds?结果孩子们告诉我,意思是永远单身!这群娃,就这么调皮,那好吧。

 

互动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关系,而私密的话语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变化。有孩子问:“老师,我觉得最近在科学的学习上感到有些吃力,希望期末考试能上A,但好像比较困难,怎么办?”了解孩子的心声后,我们就会给他进行专门的指导。

 

除了留言板的设置,教室的玻璃墙也被我利用了起来。别看一扇扇不起眼的玻璃墙,里面有着很多的故事。


例如有个孩子在玻璃墙上留言“很‘好喝’的酸奶”,原来是一位同学的学习趣事。


当时我带着学生制作乳酸杆菌的酸奶发酵实验,有位孩子忘记带玻璃杯,他就在超市里买了一瓶百花蛇草水,非常特别的味道。他把水喝完后,用空瓶制作了酸奶发酵实验,结果酸奶的味道奇怪无比,有股烂菠菜的味道,大家笑得不可开交。最后也变成了他的记忆点,他还将故事写在了玻璃墙上,特别有意思。

 

还有“不生锈的铁钉”,原来是一次铁钉生锈的实验,结果买回来的铁钉质量太好了,半个月还未生锈,这时我和搭档教师才意识到,我们买的可能是不锈钢铁钉,后来这个实验演变成了一道期中考试题。过了很久,学生们都记忆犹新。其实,这些所有的记忆点,都成为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深刻回忆。

 

为了让每位孩子有学习目标,我在教室设计了一面目标墙。希望提高六年级学生日常规划的能力。


由此,每个孩子在升入六年级的时候都会得到一张日常行为规划表,规划自己周一到周五每天的事务。


作为导师,我会在周五对他的规划进行评价和指导,以此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。规划得不好的,我会画一个严肃的愤怒表情;做得好的,我就会画上大拇指或者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,孩子们特别喜欢。


教室是带不走的,能带走的是文化符号,而记忆点最终会烙印到孩子们身上,以一种互动、一种关怀,增加我跟他们之间的关系,拉近彼此间的距离。

 

我的“老陈饺子馆”到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两年了,有了一群可爱孩子的陪伴,“老陈饺子馆”也变得越来越温馨、有趣,我想,这就是学生眼中理想教室的最佳“面孔”。



来源 | 本文整理自陈学姣在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一班一世界·班主任带班破茧力主题峰会演讲
作者 | 陈学姣 (青岛中学初中部)
编辑 | 阿薇
排版 | 阿加





▼点击阅读原文,一键订阅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